多年醞釀,造就近年來環保產(chan) 業(ye) 的爆發,而經過2017年的再度醞釀,進入2018年,環保產(chan) 業(ye) 又將迎來新一輪的井噴。哪些細分領域值得重點關(guan) 注?答案盡在本文之中。
2018環保產(chan) 業(ye) 維持高景氣度 這些領域潛力不容小覷
回顧2017年,環保行業(ye) 依舊保持了超過20%的速度成長,中央環保督察及排汙許可製度加快了“新監管時代”的到來,PPP模式也逐步規範化,一係列可喜的變化,讓環保產(chan) 業(ye) 真正站上風口。
進入2018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新常態中的新周期,環保稅啟動征收,環保督察日臻常態化,環保體(ti) 製建設在多重利好的因素驅動下正越發完善健全。環保產(chan) 業(ye) 的又一個(ge) 高潮即將到來。
哪個(ge) 細分領域能夠成為(wei) 風口上的耀眼星辰?本文將就幾大細分領域的相關(guan) 因素進行判斷,為(wei) 廣大投資者提供參考。
環境監測
2018年1月1日,環保稅正式開征。多排多收,少排少收的“汙染者付費”原則按照法律形式得以明確。而企業(ye) 排汙的數據來源於(yu) 環境在線監測或第三方檢測服務,勢必讓環境監測設備迎來更大的拓展空間。
此外,“十二五”時期,我國國控監測體(ti) 係已經基本搭建完成,“十三五”時期的任務目標是進一步完善監測體(ti) 係,並將其擴展至省市一級。
尤其是2018年,省級以下地區環境監測體(ti) 係與(yu) 工業(ye) 汙染源監測係統構建,將成為(wei) 環境監測行業(ye) 的巨大增量市場。目前比較薄弱的農(nong) 村地區,也將使環境監測市場進一步擴容。
我們(men) 預測,在“十三五”期間,環境監測行業(ye) 設備銷售市場空間將超過520億(yi) 元,外加第三方運維模式推廣,從(cong) 2018年~2020年,年均監測運維空間超過96億(yi) 元。
2018年,土壤修複注定是環保產(chan) 業(ye) 一個(ge) 無法避開的熱門話題。“土十條”等係列政策影響下,我國土壤修複的產(chan) 業(ye) 規模正逐年增加。數據顯示,土壤修複產(chan) 業(ye) 規模從(cong) 2015年30億(yi) ,攀升至2016年的90億(yi) ,2017年達到250億(yi) 。
在新的一年中,土壤修複的大爆發節點將來至於(yu) 《土壤汙染防治法》的利好。2017年6月22日,《土壤汙染防治法(草案)》通過一審,並在同年12月22日通過二審。可以想象,一套係統科學的《土壤汙染防治法》有望在2018年正式出台。
以土壤立法為(wei) 代表的係列利好政策出爐,政府投入力度加大,社會(hui) 資本流入等積極因素,為(wei) 土壤修複行業(ye) 提供了*的外部動力。
按照現有的治理力度與(yu) 項目落地情況,土壤修複每年的投資需求不會(hui) 低於(yu) 220億(yi) ,到“十三五”末,即2020年,我國土壤修複市場規模超過2550億(yi) 。
新能源汽車
車市整體(ti) 低迷,新能源汽車卻成了名副其實的增長引擎。2018年,這個(ge) 勢頭會(hui) 延續嗎?答案是肯定的。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近80萬(wan) 輛,同比增長超53%,市場占比較2016年提高了0.9個(ge) 百分點。如此算來,整個(ge) 2017年,新能源氣車對車市的穩增長貢獻近半。
從(cong) 政策層麵,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2018年1月1日起,購買(mai) 新能源車首付低至15%;雙積分政策將在4月1日起開始試點……由此我們(men) 預測,2018年有望成為(wei) 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100萬(wan) 輛的裏程碑之年。
而按照國家汽車行業(ye) 發展中長期計劃,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達到200萬(wan) 輛,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達到799萬(wan) 輛。包括充電樁、核心零部件及電池與(yu) 上遊材料等在內(nei) 的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將形成數萬(wan) 億(yi) 元的規模。
大氣治理
說到大氣治理,想必不少人認為(wei) ,這已經是一個(ge) 發展成熟到中後期的領域,沒有太大的發展潛力。其實不然。
進入2018年,我們(men) 之所以看好大氣治理,除了2015年~2017年該領域表現的可圈可點之外,十九大“打贏藍天保衛戰,建設美麗(li) 中國”的理念也是重要的判斷依據。
總體(ti) 而言,我國脫硫脫硝除塵及超淨排放等為(wei) 代表的電力領域提標改造已經進入尾聲,大氣治理領域的市場景氣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非電行業(ye) 大氣治理的崛起,使得產(chan) 業(ye) “返老還童”,再次呈現出藍海正藍之勢。
非電行業(ye) 大氣治理市場主要囊括:石化、煤化工、鋼鐵、水泥、玻璃、電解鋁等行業(ye) 鍋爐煙氣治理,以及VOCs治理。無論從(cong) 規模還是市場潛力,都絲(si) 毫不亞(ya) 於(yu) 電力領域。市場預計,僅(jin) VOCs行業(ye) 規模可逼近1500億(yi) 元,整個(ge) 工業(ye) 大氣治理市場測算空間為(wei) 5000億(yi) 。
危廢處理
在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的認知中,一直以來,我國危廢處理市場不冷不熱。主要受製於(yu) 政策、技術、人才、資金等高壁壘,市場供不應求等,讓其在過去不短的一段時間內(nei) 成了“小透明”。
2017年,危廢處理領域出現井噴勢頭,一波收購浪潮鋪天蓋地而來,行業(ye) 洗牌重組的同時,供給側(ce) 與(yu) 需求則逐步達到平衡狀態,市場環境趨於(yu) 良性。隨著危廢處理需求的持續釋放,2018年危廢處理市場有望迎來嶄新格局。
從(cong) 2016年爆發,到2017年過渡,再到2018年,危廢處理有望形成又一座高峰。按照如此勢頭,到2020年,危廢市場有望形成約2200億(yi) 元的規模。而且,高景氣度和高盈利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跨界者湧入。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