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汙泥處理處置,國家相關(guan) 部門出台了一係列的政策措施。然而,國家在汙泥處理處置方麵的政策越發趨嚴(yan) 下,汙泥處理處置現狀仍堪憂。對此,專(zhuan) 家表示,汙泥處理需要無害化、穩定化、減量化、衛生化及資源化處理處置,這五化都需要先進的技術來支撐。
雖然汙泥處理處置方麵的政策越加趨嚴(yan) ,但行業(ye) 發展始終處在“步履蹣跚”的狀態中。目前,汙泥處理處置行業(ye) 再次迎來政策力挺。
記者從(cong) 工信部了解到,工信部對外公開征求對《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環保裝備製造業(ye) 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的意見。
《指導意見》指出,主要目標之一是到2020年,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培育十家百億(yi) 規模,創建百家具有示範作用的規範企業(ye) ,打造千家“專(zhuan) 精特新”的中小企業(ye) ,形成若幹個(ge) 帶動效應強、特色鮮明的產(chan) 業(ye) 集群,環保裝備製造業(ye) 產(chan) 值達到10000億(yi) 元。
記者注意到,在固體(ti) 廢物處理處置方麵,《指導意見》表示,重點研發建築垃圾施法分選、汙染底泥治理修複等處理技術。另外,重點推廣先進低能耗汙泥脫水、城鎮汙水處理廠及工業(ye) 廢水處理設施汙泥處理處置等重點領域開展應用示範。
事實上,針對汙泥處理處置,國家相關(guan) 部門也出台了一係列的政策措施。例如,之前發布的“水十條”就曾強調,汙水處理設施生產(chan) 的汙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汙泥進入耕地,地級及以上城市汙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於(yu) 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
記者注意到,在相關(guan) 政策中,其內(nei) 容多以強調要妥善處理處置汙泥、有效利用及降低處置成本等方麵。然而,國家在汙泥處理處置方麵的政策越發趨嚴(yan) 下,汙泥處理處置現狀仍堪憂。
深圳市固廢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長臣在接受《中國產(chan) 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由於(yu) 我國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處置能力不足、技術滯後,也導致了大量的汙泥沒有得到規範化的處理處置。因此,也直接給水體(ti) 、土壤和大氣帶來了二次汙染。
汙泥處置率低
近些年來,汙水治理一直是環保行業(ye) 中的重中之重,據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發布的2016年城鄉(xiang) 建設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年末,全國城市共有汙水處理廠2039座,比上年增加95座,汙水廠日處理能力14910萬(wan) 立方米,比上年增長6.2%,排水管道長度57.7萬(wan) 公裏,比上年增長6.9%。
從(cong) 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汙水處理率逐年增加。然而,一個(ge) 不容忽視的是,汙水在處理過程中也產(chan) 生了體(ti) 積量大的汙泥。例如,我國城鎮汙水處理如果以汙水處理總量為(wei) 480億(yi) 立方米計算,那麽(me) ,含水量為(wei) 80%的汙泥就高達3000萬(wan) 噸。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汙水處理所產(chan) 生的副產(chan) 品汙泥中所含有的物質與(yu) 有機物並不能被很好地有效降解。資料顯示,汙泥是城市汙水處理後的產(chan) 物,含原體(ti) 、蟲卵、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質,未經有效處理處置,極易對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汙染。
記者注意到,早在2015年,住建部曾對城鎮汙水處理所產(chan) 生的汙泥處理做過一項調查,該項調查結果顯示,經過了製造建設、焚燒、製肥、衛生填埋等無害化處理率達到了56%。臨(lin) 時處置手段的汙泥占總量的1/3,還有10%的汙泥去向不明。
另據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汙泥處理能力約為(wei) 1300萬(wan) 噸/日,全國汙泥處理率僅(jin) 達到33%,有67%左右的汙泥沒有得到無害化處理處置,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院長戴曉虎在接受《中國產(chan) 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汙水處理過程中,30%-50%的COD和40%-70%的有機物會(hui) 轉化到汙泥當中,這部分非穩定狀態的汙泥很容易再次引起生物反應,對環境造成汙染。
高長臣告訴記者,雖然汙泥是濃縮的汙染源,但是,汙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鉀、硝酸鹽和生物質資源,這些物質沒有得到資源化利用其實也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於(yu) 當前存在“治水未治泥”的現象,我國汙泥未做無公害處理的城市及鄉(xiang) 鎮並不在少數。據資料顯示,不少城市的汙水處理廠因汙泥處置不及時,不合理,造成汙水處理係統汙泥滯留、廠區汙泥堆積,造成汙水處理不達標的現象。
“我國“重水輕泥”的現象嚴(yan) 重,汙泥產(chan) 量增長迅速,年產(chan) 已經超過4000萬(wan) 噸(80%含水率),而不同區域汙泥泥質複雜、差異大、含沙量高。”戴曉虎表示,盡管經過“十二五”的努力,但是汙泥處置率還是很低。一方麵,汙泥裏麵的鹽水轉移大概在20%、30%、40%,這部分轉移到汙泥當中去,結果汙泥沒有得到合理的處理處置,給節能減排打了折扣;另一方麵,前期對汙泥重視不夠,說直白一點就是汙泥的泥質、汙泥的統計分析等方麵缺乏。另外,有機質、含砂量也是製約汙泥處理處置采用上傳(chuan) 統技術中的一個(ge) 瓶頸,這些問題都造成了汙泥處理處置的難度。
那麽(me) ,汙泥處理處置緣何普遍不高呢?在高長臣看來,由於(yu) 極個(ge) 別地方官員對汙泥危害認識程度不夠,很多經濟落後地區汙泥處理補償(chang) 費用極低,隻夠汙泥運輸費用,沒有汙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費用。
技術、裝備待提升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當前,我國汙泥處理處置技術已有汙泥幹化焚燒法、汙泥堿法穩定和幹化法、汙泥好氧消化法、汙泥石灰除臭滅菌法、汙泥好氧肥料法等技術。
高長臣認為(wei) ,由於(yu) 我國汙泥處理處置起步較晚,自主研發的汙泥處理處置技術還在不斷完善,汙泥主流處理處置技術仍然以美國的幹化焚燒填埋和幹化填埋技術方法為(wei) 主。汙泥處理需要無害化、穩定化、減量化、衛生化及資源化處理處置,這五化都需要先進的技術來支撐。
“雖然在汙泥處理中單項技術取得較好的發展,但是,其綜合解決(jue) 技術路線的集成水平還不夠。當前,汙泥處理大型裝備研究不足、國外設備穩定性差以及故障率較高。”戴曉虎告訴記者,汙泥處理處置所麵臨(lin) 的瓶頸有汙泥處理處置主流技術路線缺乏評估驗證、汙泥穩定化處理與(yu) 安全處置銜接不足、汙泥處理處置標準、政策保障等支撐體(ti) 係尚未形成以及先進技術與(yu) 突破前沿技術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及提升。
戴曉虎認為(wei) ,我國城市的汙泥量大、質量差,雖然一些企業(ye) 掌握了汙泥處理處置理論和技術。但是,仍無法切實解決(jue) 當前麵臨(lin) 的汙泥處理處置困境。因此,汙泥處理處置亟須通過科技創新,形成我國汙泥綠色低碳安全的理論體(ti) 係和係統性的解決(jue) 方案。
針對我國汙泥處理處置存在著技術落後、政策等方麵的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曾建議,結合汙泥處理形式及前沿技術,“十三五”期間,我國可以通過完善汙泥處置技術標準體(ti) 係及政策,推廣循環經濟、重視汙泥資源化處置概念及探索汙泥資源化技術等手段促進行業(ye) 發展。
那麽(me) ,汙泥在處理處置方麵,未來該往哪個(ge) 方向發展呢?戴曉虎認為(wei) ,首先,要補短板,針對“十二五”提出並示範的4條汙泥處理處置主流技術路線,開展全鏈條集成工程實證評估,處置與(yu) 處理單元的銜接瓶頸,不但要解決(jue) 汙泥處理處置技術瓶頸,還要在技術層麵進行創新;其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標準體(ti) 係,包括城鎮汙泥處理中的評估方法及技術標準;再次,形成配套保障政策與(yu) 價(jia) 格補貼、激勵機製,形成汙泥處理全產(chan) 業(ye) 鏈條發展模式及管理體(ti) 係,以此來推動汙泥產(chan) 業(ye) 化應用。後,在汙泥處理處置中,資源回收利用是關(guan) 鍵,因此,在技術層麵要創新。
除了技術層麵要不斷創新提升外,汙泥處理處置行業(ye) 還需要哪些方麵來支撐呢?高長臣認為(wei) ,政府部門也要提高汙泥生產(chan) 單位對汙泥無序處理處置危害的認識,減輕政府對汙泥處理處置的經濟壓力,依據地區汙水含固率標準和誰製造汙泥誰出錢治理的原則。在汙水處理費中加價(jia) 汙泥處理費,由汙水處理統一收取後劃撥給汙泥處理處置企業(ye) 。
“各地方政府在選擇汙泥處理處置技術時,應優(you) 先選擇汙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延續一次能源使用壽命。”高長臣說,汙泥處理處置的相關(guan) 企業(ye) 在項目用地價(jia) 格、稅費減免、立項等方麵,政府應給予相應的幫助及建立相應的產(chan) 業(ye) 資金。
通過業(ye) 內(nei) 人士的分析可以確定,當前,在處理處置汙泥中,由於(yu) 技術等方麵還不完善,也造成了汙泥處理處置難以形成產(chan) 業(ye) 化。不過,隨著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以及各科研院校對生態保護相關(guan) 技術的研發,汙泥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技術也會(hui) 不斷呈現出來。
微信掃一掃